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认证平台)-App Store

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贺!加拿大pc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4-04-05  来源:加拿大pc

  建筑专业在节能评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评估中的工作,除了对设计中选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划条件做相符性的评估外,重点是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的技术评估。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及节能措施选择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功能、能源消耗和耐久性要求。现就建筑专业在节能评估工作实践中的工作要点、关注重点、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1.1节能评估前期的工作要点应认真审阅建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项目资料,熟悉、核查评估项目的功能和特点,以及项目应遵循图2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流程图的现行标准、政策和相关规定。主要审阅和核查4个方面内容。(1)审批文件。审阅上一阶段(方案或初步设计)政府审批文件,核查评估项目的政策和规划符合性;(2)设计说明。审阅评估项目初步设计说明(重点审阅节能专篇),核查项目的规划布局、单体设计、节能材料选用、节能构造措施设置的科学、合理性;(3)设计图纸。审阅评估项目的总平面和各单体平面、立面、剖面设计图纸,核查项目功能的符合性;(4)节能计算书。审阅与评估项目相对应的全部节能计算书,核查其与项目性质对应的节能设计标准的符合性。1.2节能评估阶段的关注重点(1)明确项目类型和适用标准。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将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国家、行业和地方针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项目规模和空调设置情况,将公共建筑分为甲、乙、丙三类。节能评估时,首先要按节能设计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明确项目的类型和节能类别,并按其对应的围护结构各项指标、限值进行节能计算与控制;(2)客观公正的评估。按项目基准建设规模、编制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在评估报告的结论中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3节能评估报告内容建筑专业在节能评估报告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项目规划与总体设计、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选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1)总平面布局。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标,包括项目的容积率、密度、地下空间利用等;各单体建筑的间距、朝向、采光和日照;场地内绿化景观、停车透水地面、覆土深度等;依据场地的风、热环境模拟结果,提出绿化布置、风热环境改善等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2)单体建筑。根据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和立面选材等,结合基本功能要求,确定合理的节能设计方案。(3)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对项目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选型及节能构造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估;保温隔热材料不得采用淘汰或限制使用产品,其节能效果、燃烧性能等均符合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并应同时满足安全、适用、耐久性要求,且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4)审核节能计算书。评估项目的节能设计专篇中描述的内容应与节能计算书一致。对不满足规定性指标要求的,必须按规定进行权衡计算,评估单位应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节能计算书内容、模型进行复核计算;计算书选用的软件应通过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与现行标准相契合。(5)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对评估项目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的复核与审查,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将影响节能评估结果的关键内容、缺陷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在评估文件的改善措施与建议中,以“必须”“、应”和“建议”3种格式,对所评估的项目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得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结论。1.4评估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目前由于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保温材料品种鱼龙混杂,与主流保温节能材料配套的设计图集缺乏、标准滞后,各地区对节能材料和节能构造要求存在差异。使得目前的节能评估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正确应对与解决。(1)建筑设计不合理。盲目追求外观效果,设置过大窗墙面积比的立面;过多的平面户型设置,形成过大的体形系数。应对措施:以利于节能为目的,协助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进行优化。在尽量不改变造型的前提下,对大窗墙比的立面设置内部衬墙,减少洞口面积;对凹凸过多的平面,按其功能和特性,划分并调整外墙的设置,优化体形系数。如:住宅的核心筒部位,如遇与开敞通廊相邻,可按实际情况优化室内外空间的设置位置减少外墙面积。(2)节能设计内容不一致。节能计算书中围护结构各部位构造与设计、说明中工程做法不统一。应对措施:在评估初期,以联系单或协调会的方式与设计单位沟通,按项目特性和标准、文件要求进行调整,达成共识,使项目中与节能相关的各文件内容协调一致。(3)节能计算书内容不完整。节能计算书对应节能标准内容存在缺项、漏项现象;外窗的热工参数不符合标准规范和文件要求。如:居住建筑未体现对凸窗、分户墙及楼板等部位的节能要求与计算;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未提出对透明幕墙(外窗)可开启面积的计算和要求等。应对措施:应对照节能标准要求,对围护结构的各部位进行逐一复核与计算;对节能计算软件缺陷引起的问题,如:外窗可开启面积等,应在节能专篇及相关图纸中按标准要求进行补充和控制说明。(4)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及材料选用不合理。设计选择的保温隔热系统不合理、不易施工或存在安全隐患。如:选用厚度大于50mm的浆料类外保温系统;保温楼板选用保温砂浆,未考虑强度要求或可靠的固定措施;选用岩棉类等吸水性强的保温材料时,未考虑可靠的防水、防潮构造措施等。应对措施:对不适宜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温隔热系统及材料,提出优化、比对方案。如:选用结构与保温一体化系统、内外复合保温等系统;减小外保温材料厚度方便施工和满足使用安全要求;不同保温材料的节能构造应优先选用现行标准及标准图集。(5)保温材料热工参数不准确。选择的保温材料热工参数、修正系数等数据错误、不准确或缺乏可靠依据。如:保温砂浆、保温砌块等材料。应对措施:对有标准依据的材料,应按现行标准取值;新型材料的热工参数应与相关行业标准对照,注明实施时参数控制要求,并应按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备案和相关推广认证。

  随着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工作的日益完善。建筑专业在节能评估中的决策作用更加彰显,节能设计将不再仅停留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的选择与计算,而应在项目规划初期介入,利用计算机模拟,对总平面布局、单体设计和绿化景观配置等进行指导,使节能评估的指导性和科学性真正得以体现。

  作者:孙文瑶 郭丽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各行各业都得以普遍开展。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项目开工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何在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全面、系统地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类施工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辽宁中部环线南山隧道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为例,探讨山体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同类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南山隧道是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于铁岭市和抚顺市交界处鲢鱼沟附近,呈北西-南东向展开,设计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围岩为Ⅳ、Ⅴ级为主,隧道铁岭端洞口段和中间段左右线均位于直线上,本溪端洞口段左右线右偏圆曲线上。隧道铁岭端平面线m,本溪端平面线m。在项目总体风险评估工作中,已经将南山隧道列为III级风险,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2.1施工工序分解及风险源普查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时,首要步骤是结合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南山隧道按照施工过程,可以细分为:场地平整;施工场地布设;边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施工;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仰拱施工;监控量测;二衬防水层施工和二衬施工。风险源普查,主要是根据施工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施工风险,南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坍塌;涌水突泥;机械伤害;爆破伤害和车辆伤害等。2.2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分解工序和风险源普查的情况,将各道工序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伤害程度逐一列举,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是专项评估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潜在事故类型和致险因子,才能准确地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因此,风险源辨识环节应谨慎细致,避免单纯依靠一两个人盲目分析的形式,应该广泛讨论,征求各方意见,最好由风险评估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和业主各方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最贴近施工现场情况的辨识结果。以下是南山隧道洞身开挖的风险源辨识结果,也是经由多方讨论以后达成的共识成果。2.3风险源分析在充分的风险源辨识之后,评估小组需要参考设计图纸并结合多次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对潜在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是否应该将该风险源作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详细评估分析。在隧道施工中,主要应该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开挖方法等方面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分析。南山隧道未发现地表水,无泉眼出露;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贯通情况不同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在洞身山坳处ZK288+840~ZK288+940(K288+850~K288+940)段有电阻率偏低现象,推测为岩石风化界面较深或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区未发现有大型断裂构造发育。隧道区出口端全强风化岩层较厚,岩芯呈砂土、碎石状,层厚5.6~12.5m。铁岭段洞口存在偏压问题。隧道洞口处左侧地势低,右侧地势高,存在偏压问题。隧道开挖方式主要采用钻爆法,软弱围岩段也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开挖方法根据围岩级别和隧道埋深情况分别采用台阶预留核土法和上下台阶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CD法、CRD法进行施工。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指导原则。通过施工工序分解、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专家调查等一系列过程,初步确定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坍塌、涌水/渗水、洞口失稳等事故为重大风险源。下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和估测。

  3.1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伤亡等级、财产损失等级、企业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施工等级和折减系数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计算过程,具体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质监发[2011]217号附件)中有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冗述。3.2事故可能性分析事故可能性分析同样是一个详细的量化计算过程,这里省略计算过程,仅列出南山隧道各项重大风险源可能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4。

  之前一系列的量化分析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提供风险控制措施时,评估人员应广泛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便于施工单位现场实施。根据南山隧道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组将隧道风险分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所谓一般风险源,是指风险源相对简单,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运用一般知识和经验即可防范的风险源。南山隧道主要一般风险源为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此类风险结合各类施工规范要求,健全各类操作规程、开展好安全培训教育、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在此不再冗述。重大风险源是针对工程特点,评估出来的可能产生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源,针对此类风险源应提出详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南山隧道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隧道整体安全、坍塌风险、涌水、渗水事故、洞口失稳等。评估小组针对重大风险源,从做好洞口洞内排水、加强监控量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安装洞口门禁设施、设置逃生管道、合理采用开挖形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2006年4月,国务院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和地下取水的,要办理取水许可证;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10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45日前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至今已实施近10年,条例实施初期领取的取水许可证大都有效期已届满,需要进行延续取水评估后办理延续取水申请。然而,目前行业内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延续取水评估导则或规定,延续取水评估工作无章可循,评估重点不突出,报告质量良莠不齐。

  近几年,本人多次参与不同项目延续取水评估工作,经多方总结,认为申请延续取水报告应着重评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原先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当前有可能变为限制或淘汰类项目,因此,需要评估项目是否符合当前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

  同时,随着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区域水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可能会发生调整,如由地表水源代替地下水源,或是由新建调节性能好的工程工程替换原来调节性能差的供水工程。因此,需评估项目现有取水方案是否符合区域最新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或供水规划。此外,还需对项目取水是否符合水功能区划、水资源管理用水控制指标要求进行简要评估,以评估项目取水的合理性。

  简述项目主要用水环节采用的工艺、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并列出项目近5~10年实际用水情况,将近年实际用水量与设计用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建设项目合理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对项目目前采取的节水措施进行评估,分析项目的节水水平,挖掘项目进一步节水的潜力。在以上分析的项目实际合理用水需求及考虑进一步节水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本次申请延续取水规模,并绘制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表和水量平衡图。

  根据本次提出的延续取水规模,结合项目已进行的水平衡测试,或厂区实际取用水监测资料,计算项目用水定额,并与《取水定额》(2012年)、《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等国家或地方用水定额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建设项目的用水水平。此外,还可以收集同行业其他同类型项目的用水定额,与本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评估本项目用水的合理性。

  根据水文分析成果及水质监测数据,结合项目多年运行情况,评价取水水源能否满足项目取水量及供水保证率要求,评估水质是否达到主要用水工艺要求的水质标准。

  根据取水水源枯水期水位分析成果,结合运行期间取水河段的冲淤变化及取水设施布置情况,对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计算,结合本项目运行期实际观测情况,评估项目取水对所在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和生态水量等方面的影响;现场调查项目取水是否引起当地用水纠纷,说明项目取水对相关利益方的影响。

  结合本项目运行期间实际退水情况,分析计算项目退水量及主要污染物类型与浓度,评估项目退水对受纳水域水功能区功能、纳污能力、水生态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设置有入河排污口的项目,应对排污口设置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估。

  根据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分析结论,对建设项目已实施的补偿或补救措施进行评估。

  评估项目厂区取退水计量器具分级安装和实际运行情况,评价其是否满足《节水型企业(单位)考核标准》的要求;调查说明项目厂区取水系统是否接入广西水资源监控系统,并针对用水系统计量、监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项目厂区取水台账建设、水平衡测试、节水三同时制度、取水总结报送和用水计划申请、水资源费缴纳等取用水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土地资源评估是土地治理项目立项的首要条件。主要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品质)进行评估,如耕地(包括水田、旱田)、草原、湿地、林地、江河、湖泊、滩涂、荒地、沙漠、废弃地等。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时首先应确立其要开发土地的自然属性,因为在上面所提到的土地类型中,按照我国现行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之规定[1],国有草原、林地、江河、湖泊等土地属性是不能变的,其他是可变的。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国有,使用权分国有、集体所有、企业所有、个人所有等。主要评估被开发土地使用权属、可利用量及所要开发的土地数量,因为土地使用权所有者是项目建设主体,同时也是项目受益者。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配套投入,属于内涵型的综合开发模式,其中水利措施无论是从其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看,还是从占整个农发资金的比重看,都是各种措施中最重要的[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及可用水资源量),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状况,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2)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3)工程造价及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国家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件规定,取费标准按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及标准执行。专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审核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工程单价及材料价格的合理性,核定工程总投资,对于核定后有变化的内容应注明原因,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真正发挥资金使用的效能。(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措施。主要考察项目区是否明确了项目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运行管理制度、工程设施管护及经费来源。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工程措施是否合理。农业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培肥地力等。主要考察农业措施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其他措施相配套。(2)农业机械化措施评估应注意的内容。农业机械化措施是农业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应主要评估流转土地规模情况,股份制运行情况,机械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特点和实际需要,是否与农艺措施相结合[3]。(3)投资估算是否准确。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不但要注重项目的技术评估、效益评估,还要注重管理评估,主要考察是否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基本立项条件。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立项条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本县(市)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水源有保证,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年度单个项目相对连片开发面积,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1万亩、丘陵山区不低于5000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应符合区域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直接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水利灌排条件;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低于5万亩,不超高30万亩。(2)建设必要性。项目是否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任务、发展规划;项目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需求和发展前途;通过评价项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判断项目建设是否必要;评价项目是否有利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4-5]。(3)配套措施。林业、科技推广等配套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需要及采取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4)资金筹措及投资标准。土地治理项目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劳折资构成,投入比例为1:0.5:0.4,其中省级财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80%,县级财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20%,农民自筹资金与投劳折资的比例各按50%确定。国家贫困县不承担资金配套任务,但项目管理费用需按规定比例提取;亩投资标准:平原地区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一般在400元-500元/亩,丘陵山区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一般在500元-600元/亩。(5)组织管理。地方领导对于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项目的组织方式是否有利于当地农民的积极参加,是否把农民的开发积极性作为立项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否召开当地村民代表会议及立项前公示,未达到项目区内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同意的,不得纳入扶持范围。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19~21。

  [2]王立国王红岩宋维佳编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P167~175。

  [3]江振河,《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效益评价》,CNKI,2004年10月,P18~4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受环境、施工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我们应有效的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并在风险防控上达到预期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先存在的就是环境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多是地下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地质因素以及诸多施工难点,同时还要防范地下施工对地上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还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保证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环境风险的累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风险,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来看,环境风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环境评价,等环境评价达标之后才能够开工。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因素、地上建筑施工、周边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从这一点来看,环境风险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都处于地下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地下施工中采用的盾构结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产生的施工风险也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做好设备的衔接和人员的合理安排,那么地下挖掘施工和地下贯通施工等施工工序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对施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风险的类别、施工风险的内容和施工风险所造成的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防止施工风险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风险的防范以及施工风险的合理管控,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有效的管控之下,保证施工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因为对施工风险的认识比较到位,在整个的施工风险管控过程当中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风险有所降低,做到了施工风险的有效的管控,避免对整个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地下挖掘过程当中遇到特殊的土层地段,或者在地下开挖过程当中与其他的施工管线发生干扰,需要对施工管线进行改造或者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地上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上建筑进行加固。所有这些临时增加的施工内容都会给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旦工程量发生了增加,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投资就会不足,只有增加资金预算才能够保证工程有序进行。那么这些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资金用量较大,并且在资金需求的每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存在,那么在资金拨付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或者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现场停工。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就应当提前做好预算,保证预算充足,同时根据施工的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资金都能够准时准确拨付到位。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存在哪些风险?还要认识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只有认真分析了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合理到位。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风险的识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分析风险的具体类别,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存在位置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还要对风险的等级进行有效的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当中要根据风险造成的不同危害以及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划分,保证风险的等级划分能够合理准确有效,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最后,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根据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不同风险类别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具体应当按照风险的种类进行风险识别,使整个风险识别能够准确有效。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配套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识别之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保证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能够一一对应。

  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是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灾害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预估。通过灾害评估能够对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程度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之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流程相对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比较多,整个施工的资金管控、环境评价、灾害预防和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有效的灾害评估。那么在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预估,使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贴近工程实际,避免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与实际的工程不符造成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脱离实际;其次根据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满足施工需要。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主要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因为风险管控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管控,虽然在整体的层面上能够进行覆盖,但是在管理重点上还是有所区分。那么,主要风险点就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实际的管控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按照风险点的类别以及风险点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使整个的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整个的风险预估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来看,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这几个方面。只有保证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不存在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空间种类进行归类,例如环境风险存在地上风险和地下风险。在地下风险中存在盾构施工风险和支撑施工风险以及贯通施工风险多个种类。通过对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和归类,我们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施工风险当中,我们还应当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保证施工细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解决施工工序与风险种类划分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划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使风险种类划分与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结合,解决施工工序的风险,使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程度来看,风险种类的归类至关重要,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第一,可识别的风险,第二,隐藏的风险,第三,可控的风险。只有做好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才能保证风险管控过程准确到位,最终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风险种类的归类是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之后,我们就应当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辨识不但要认清楚风险存在的部位,也是对风险所造成危害的一种有效的认定,通过风险辨识,能够保证风险管控到位,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那么在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风险的类别、风险存在的部位以及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成熟的风险辨识经验,在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主要包含几种因素: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辨识,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可能出现和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应当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的辨识,使辨识能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保证辨识能够准确有效。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风险辨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辨识的有效性,保证风险辨识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风险问题。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的了解,风险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使整个应急预案能够与风险的类别和种类进行优化衔接,使风险的识别能够与风险防控相对应。其次,在风险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对应措施,使整个风险防控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干预能力,例如环境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在确保环境评价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施工风险防控当中,应当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制定施工过程应急预案,使施工风险能够通过应急预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解决;一旦出现事故或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处置,保证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类别以及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预估和预算的制定,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或者的问题,使整个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使整个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与工程实际相对应,保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划拨到位。

  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护理问题,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发生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护理难度,且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作为评价护理质量指标之一[1]。而压疮重在预防,且绝大多数的压疮是可预防的。因此,我们通过对7例非评估压疮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压疮的关键原因,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我院患者进行规范化压疮预防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1确定改进项目 2013年1月~8月,我院发生非评估压疮7例。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明确要求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找出7例压疮发生的关键原因并进行整改,避免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为改进项目。

  1.2 措施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由压疮管理小组及发生压疮的相关科室组成项目组,通过对管理人员、护理人员、患者、陪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做好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取得患者及的配合,以防范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

  2.1 护理管理者对院内压疮缺乏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未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缺乏对临床护士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及其他压疮知识的培训。

  2.2 护理人员对Braden评估量表的预测作用及院内压疮的危害认识不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临床仍然有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高危患者入院时漏评估。压疮的防范意识簿弱,压疮知识缺乏,无责任心,未及时对该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情况的评估,交接班不严,记录及评分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正确。

  2.3患者的基础情况致患者易发生压疮,且遵医行为差,病情的原因不愿改变,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

  2.4陪护人员责任心差,对患者的擦洗不及时,对患者的督促不到位。陪护压疮防范知识缺乏,无防范意识,不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防压疮的措施而拒绝护理措施。

  3.1.1加强护理管理者院内压疮预警管理的意识和监管措施,很好执行压疮管理制度。

  3.1.2 护理部加强追踪监控与指导,成立二级压疮管理小组,明确压疮管理小组职责。健全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的职能作用。

  3.1.3落实压疮报告、认定制度及奖惩制度 患者入科2h内对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压疮,无论是压疮高危、院内发生还是院外带来,均要24h以内及时登记上报。压疮小组接到科室电话报告或收到压疮或难免压疮申报单后,即到病房进行评估、认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给予科室指导意见。对新入患者未进行评估、患者压疮高危、院外压疮未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因护理不当发生的“非难免压疮”,与科室质量和护士长绩效考核挂钩。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3.1.3严格执行患者皮肤交接班制度。对难免压疮及高危患者采取各班床旁皮肤交接并做好记录。

  3.2.1对新入、转科、大手术、病情改变、危重的患者,护士应认真检查,运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皮肤情况,当面交清、确认并做好记录、签名。

  3.2.2 压疮评估结果属低、中危者进入一级管理,护士报护士长,每周复评;高危者进入二级管理,24h以内报压疮管理小组会诊,每日复评并做好记录,护士长每日判定、督查,每3d记录效果,压疮管理小组督导1次/w,记录效果,适时采集图片。

  3.2.3对高龄、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床头挂警示牌进行提示,以重点护理和监控。并加强交接班,避免发生皮肤压疮[2]。

  3.2.4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护士长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3.2.6护理会诊 对极易产生难免压疮的患者,护士长可向护理部上报,要求护理会诊。

  3.3落实压疮的预防措施 定时翻身,翻身后记录时间、及皮肤情况;采用翻身床、气垫床等。保护患者骨隆突处。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

  3.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强化学习压疮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压疮基础知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预防及治疗措施等,通过小讲课、业务学习及晨间提问等方式进行反复强化培训,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增强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重视。对Braden评估量表逐项进行反复学习,并以具体的病例进行讲解,让护士能正确使用Braden评估量表,对该表的预测作用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以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的现象。

  3.5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要求床位护士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压疮的严重性,教会其正确使用便盆、尿壶等用具,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护士翻身、拍背。并由责任护士评估其工作质量。

  经过改进,2013年9月~2014年3月共计6个月,我院无非评估压疮事件的发生。在压疮的监管中发现,护理管理者对压疮的管理都很重视,护理人员能对存在隐患的患者进行全面正确评估,且对高危患者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压疮的防护是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的措施之一,所以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我院院内压疮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监管及对护士的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对高危患者无漏评估现象,防范措施得当[3]。通过对Braden评估量表正确使用的培训,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及陪护的培训教育,增加了护患合作,对降低压疮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结论 加强压疮管理,正确全面评估高危患者,保证护理护措施落实到位,是防治压疮的有效手段。

  [1]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和消耗资源,未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蓬莱市政府采用加强管理、政策引导、主导节能评估的方式,节能减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经济发展转型,实现了节能减排与企业双赢发展的目标。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新一轮经济形势下,国家也提出了“宁要青山、绿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反映了国家加大节能减排的决心。一般来讲,节能减排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一种是采用技术上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消耗较少的能源,产生较高的利润,从技术入手,间接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一种是加强管理,在经济上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说,节能分布到各个环节,从能源开采一直到终端利用每个环节加强管理,引进新技术均有能实现节能,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节能存在广义上和狭义上节能两种方式,能够降低直接看得见的能源实物消耗称为侠义的节能,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等技术措施来实现了节能的效果,也被称为广义的节能。要切实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需要两手抓,两种节能方式都要抓紧不放松,既要从管理上入手,减少能源浪费,抓好看得见的能源消耗,更要从长远入手,实现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从国际上看,节能是指从经济、技术、行政、法律、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因此,节能既可以是过程,也可以是发展的结果,如产量的增长或技术进步。节能的另一种途径是少用能,可能是以牺牲产量或减少舒适程度为代价获得的,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政府机构节能是指各级政府机构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措施,减少能源的损失和浪费,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转变结构、内涵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中国来讲,说中国地大物博,能源丰富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实际上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得可怜,就资源存量方面来讲,水资源,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石油资源,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天然气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7.1%;煤炭资源稍好一些,数量庞大,约有1800亿吨的开采量,但人均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6%。另外,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我们远远低于国外先进水平,电力、钢铁、石化等方面消耗的能源比国外先进水平高了近40%,高耗能造成我国高污染物排放,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染物排放比重约为最大值的2倍。因此,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能源消耗是关键,需要进行节能减排。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有专家指出,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等燃料产生的气体有关,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引发生态危机。世界发展的共同口号是节约能源、杜绝浪费;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吸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蓬莱市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一把手负责制亲自任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措施,先后出台了《蓬莱市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蓬莱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蓬莱市节能奖励办法》《蓬莱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等多个指导性政策文件,完善了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制定出补贴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年第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加强了对企业的节能评估,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了节能分析,协助企业找办法,寻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实现节能指标优化。烟台奎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计划2015年新上一个“年产100万套汽车轮毂轴承单元项目”,该项目用能的初步核算,项目年用电量396.77万kWh,年用水量5183.2m3,年综合能耗487.63tce。在该项目上马之前,蓬莱市政府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详细核算了该项目节能情况,经过专家诊断,认为采取相应措施还有进一步节能空间,在节电方面,采用变频技术、无功就地补偿技术、设备节电服务器等措施,能实现节电20多万kWh;节水方面,加强管理,采用优质管材,配节水型器具和瓷心节水水龙头,可实现节水200多万m3;能源方面,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还采取建筑节能等措施实现节能效果。节能评估后优化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通过专家节能评估,政府对企业采用新设备进行了差额补贴,最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根据专家评估结果,有了政府补贴,企业能够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了节能效果,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双赢的目标。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是前段时间甚至后续很长时间专家们研究的课题,节能减排工作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蓬莱市政府主动出击,制订方案,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出现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企业主导的节能评估,资金补贴的方式,提高了企业在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实现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双赢发展。参考文献:

  [1]周广艳.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0.

  城镇配电线路具有负荷较重、特性复杂、线损较大、电压质量改善空间大等特点。加强其节能潜力的定量评估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和改造方案,为配电网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1~3]。

  新圩线kV母线km,其中包括LGJ-240的架空线的电缆线台专变,其中有7台S9型专用变压器。新圩线主要负荷为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2012年5月新圩线%;变电站母线kV左右。

  本文采用PSAS配电网节能评估与规划分析软件[4],针对该线路进行了节能评估的计算,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

  新圩线初始最大潮流的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中压线路损耗占网损的主要部分约为89%,线路所接的负荷偏重,部分配变负载率高,配变铜损、铁损较小,低压无功补偿不足,功率因数低,线路首段运行电压不高,线路最低电压出现越下限的情况。

  假设规定新圩线专变和公变通过无功补偿使得功率因数全部达到1.00,在这种较为理想的情况下,由于公变及专变功率因数的提高使线路无功输送量大幅减小,从而能有效降低网损率。采用该种方法的效益对比如表1所示。由表可见,改变无功控制策略后,线路最低电压大幅度上升,功率因数大大提高,有功损耗降损潜力达21.20%。

  建议明城站10kV侧采取逆调压方式,在现有负荷情况下,进行母线kV后的潮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10kV系统有功损耗降低8.35%,线路末端电压亦得到较好的改善。

  新圩线主干线部分现有型号为LGJ-240的架空线km,考虑绝缘化要求及更换周期,现假设新圩线%,将主干线裸导线架空绝缘线万元,其更换前后的效益对比,如表2所示。10kV系统总损耗下降约25.85%,降损效果较为显著,10kV线路最低电压明显改善,功率因数也提高。

  新圩线型或非晶型变压器,节能效果较好。而专用变压器中有7台S9型,对线路损耗造成一定影响。假如条件许可,能将7台S9专变更换为S11型或非晶型,下面考虑该线%,取年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重新计算潮流可得到更换高能耗配变的节能效益如表3所示。可见,高能耗配变更换将使10kV系统有功损耗最多降低5.80%,同时对提高供电可靠性也将具有一定的好处。

  新圩线的负荷类型为工业+居民负荷,负荷高峰分布在10时至16时,22时至04时这两个时间段,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差别较大,因此研究在当前负荷水平下,基于明城站新圩线日负荷曲线和明城变电站母线电压运行方式,进行日线损仿真计算,同时进行削峰填谷的节能潜力分析,效果如图1和表4所示。

  可见,新圩线平均负荷率较高,线路日线损电量也较高。假设调整负荷使其波动程度降低30%,可使日有功损耗电量下降约278kWh,降幅达4.6%,削峰填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新圩线进行一定的负荷波动调整,降低负荷波动,从而做到节能降损。

  根据上述的几项分项节能措施分析,对比各项措施的降损潜力及实施该措施的投入,分析各项措施的降损效益。可知,改变无功控制策略和改变导线型号的节能降损效果相当明显,分别达21.20%和25.85%。改变导线型号耗资大但降损潜力也较大。调整母线电压这一手段的降损也可达8.35%,而其耗资较小,降损效益较好,可实施性较强。

  综合分析,新圩线的主要负荷为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其架空线路较长,支路较多,负荷偏重,线路电压偏低,线路损耗占主要部分;线路功率因数低,而且低压侧无功补偿不足,部分变压器低压侧需增加无功补偿设备。综合估计,该线%左右。从各项节能措施的效益来看,可优先考虑改变无功控制策略和调整母线电压,增加无功补偿配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安排导线更换,实现该线路的节能降耗。

  [1] 张勇军,钟清,陈旭等.配电网节能规划与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加拿大pc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