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认证平台)-App Store

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贺!加拿大pc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3-12-05  来源:加拿大pc

  北京市住建委13日发布《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奖励资金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拟重点对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四类项目给予财政奖励支持,单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最高奖励600万元。

  对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每平方米奖励不超过20元,单个示范项目市级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改造投入的30%;超低能耗建筑按照实施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20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600万元;AA级以上装配式建筑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12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且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项目,或取得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实施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不超过60元的市级奖励资金,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奖励不超过600万元。

  市住建委介绍,《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时期民用建筑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这一数据较“十三五”时期所建设的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增加了近9倍。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支持。

  本市还积极推动实现绿建示范项目申报业务全程网办,将通过建设“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奖励平台”,加强系统间项目信息数据衔接,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转型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零碳电力系统。

  “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有效解决电力系统零碳化转型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增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和有效消纳波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用能四项技术的简称。它并非简单的将光伏、储能、直流配电系统、智能电器等组合,上述技术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机融合并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柔性用能”,即实现建筑与电网之间的友好互动。

  “光”指的是建筑中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这些设施可以固定在建筑周围区域、建筑外表面或直接成为建筑的构件。

  随着光伏组件和系统的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光伏组件色彩、质感、与建筑构件的结合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它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与其它分布式发电设备(如分布式风力发电机等)一起成为推广低碳建筑的必然选择。

  根据能源局相关统计,我国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到2018年累计装机容量从不到500万kW增长到1.2亿kW,预计在“双碳”目标下,其增长速度还将加快。

  光伏装机容量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组件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成本的持续降低。大规模生产的单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从2010年的17.5%和16.5%,提升至2018年的21.8%和19.2%,光伏组件效率近10年提升了6%。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制作工艺的提升,其效率还将会不断提高。

  在光伏发电的成本方面,较传统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优势也在不断体现。我国光伏组件成本从2010年前后的约13元/Wp降低至近年来的1.5元/Wp。地面光伏电站在1200等效利用小时数下的平准化度电成本预计到2025年将会降到0.35元左右,逐渐具备与煤电竞争的能力。

  建筑分布式光伏集绿色、经济、节能、时尚等优势于一身,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更具优势。

  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设时可通过建筑设计、施工同时进行,或安装在既有建筑屋面上,节省土地租赁等一系列建设维护费用。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其组件效率和经济性将会进一步提高。

  “储”指的是建筑中的储能设备,包括电化学储能、生活热水蓄能、建筑围护结构热惰性蓄能等多种形式。

  有效、安全、经济的储能方式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巨大的分布式储能需求,应从“硬性”的储能技术和“软性”的储能模式两方面共同着手,提出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其具有响应速度快、效率高及安装维护要求低等诸多优势。可用于建筑储能的蓄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等,电池技术呈现出成本减低和收益增加的趋势。

  当然,建筑储能技术并非储能电池技术的简单移植,如何与建筑使用场景特点结合来保证电池安全散热,如何合理管理电池来匹配建筑负荷特性,都是储能电池应用于建筑场景所必须解决的关键。

  除了“硬技术”外,针对现有技术的模式创新(即软模式)极有可能应对当前迫切的储能需求提供实用、经济的解决方案。

  比如,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具有双向充放功能的充电桩可把电动车作为建筑的移动储能使用;通过空调末端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热容实现冷热量储存(如热活化建筑系统TABS);通过大地的热惯性实现冷热量储存(如地源热泵)等。

  近年来,煦联得在多个项目中部署的光水气多源联供节能热水系统,正是生活热水蓄能技术的落地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大型酒店类公共建筑热水用能高能耗的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建筑运行中的直接碳排放量,向该类公共建筑实现“双碳”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直”指的是建筑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直流设备连接至建筑的直流母线,直流母线通过AC/DC变换器与外电网连接。

  随着建筑中电源、负载等各类设备的直流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直流配电系统对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加与电力系统的交互、提升用户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构建直流电器生态是推广“光储直柔”系统的基础。虽然目前直流电器的产业化能力比较薄弱,但许多设备厂家均在直流电器方面进行的一定布局,直流家电及直流系统专利申请呈总体上升趋势。此外,各种直流电器的智能控制策略也亟待开发,以实现基于“光储直柔”系统原理的电器柔性用能调节。

  除直流智能电器外,建筑级电网中的各类配电设备也是“光储直柔”系统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直流配电技术的不断成熟,推出直流建筑相关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民用建筑直流配电工程技术导则》(建标工[2017]135号)已启动编制,已于2022年初发布并启动2.0版编制工作。标准重在从建筑电气设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解决低压直流配电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与既有的国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形成相互补充。

  “柔”指的是柔性用电,也是“光储直柔”系统的最终目的。柔性建筑的概念是由国际能源署IEA EBC Annex 67课题(2014-2020)系统提出:在满足正常使用的条件下,通过各类技术使建筑对外界能源的需求量具有弹性,以应对大量可再生能源供给带来的不确定性。

  随着建筑光伏、储能系统、智能电器等融入建筑直流配电系统,建筑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用电负载,而将兼具发电、储能、调节、用电等功能。

  柔性建筑实现的“用电负荷可控”这一特性对于电网的运行调节具有重大意义。为鼓励建筑柔性用能技术的发展,多省市已出台需求侧响应补偿政策及示范。

  从技术角度上看,柔性用电的实现方式更加简单、经济、可靠。其直流母线电压可以在较大范围的电压带内变化,而非传统直流微网的“恒定直流母线电压”策略。主要通过AC/DC控制母线电压,以母线电压为信号引导各末端设备进行功率调节,有利于适应复杂多样的建筑终端设备和用户需求。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光储直柔”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其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模拟典型建筑在一天内的电力供需情况,如下图:

  该建筑由公寓房和商铺组成,负载包括家用电器/照明、商铺电器/照明、商户中央空调、充电桩、景观照明喷泉等。若以火力为主的电力供给,负载均不能调节,只能通过电网供给侧的调节来满足电力需求。

  若采用“光储直柔”建筑配电系统,可安装分布式光伏约500m2(90kWp),负载可拆分为不可调负载(152kW)、可切断负载(4kW)、可削减负载-电动车充电桩(210kW)和可削减负载-中央空调(150kW),配备1200kWh的储能系统(约一日总用电量的29%)。

  此时,电网可以完全按照风光电1:1的零碳电力结构供给,分布式光伏可按最大功率发电,储能系统可续存日间电力供给夜间使用,因此可完全实现“零碳运行”。

  “光储直柔”系统将给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带来巨大变革,从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电站发电,并通过电网输配给各终端用户)转变为“自下而上”(各终端用户自身具有发电能力,分布式发电首先自消纳,若有剩余再传输至上一级电网)。

  “光储直柔”系统将成为电力系统中可调度的柔性用能节点。对于目前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系统,“光储直柔”建筑可实现“削峰填谷”(消纳夜间谷电,减少日间取电);对于未来以风光电为主的电力系统,“光储直柔”建筑则可实现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发展“光储直柔”系统,对于解决电力负荷峰值突出问题,以及未来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匹配的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来揭示其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建筑用能柔性的影响,从而给出最大化柔性的技术指导方案。

  (文章整理自《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2》,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完整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今天和大家来探讨一下到底哪种玻璃更节能,建筑能耗主要来源是门窗,窗框和玻璃是门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玻璃的占比则是最大的,想要做到玻璃节能就要建筑节能。首先玻璃要节能,玻璃节能有很多种方式,下面逐一介绍。

  镀膜玻璃又称低辐射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列产品。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普通浮法玻璃的辐射率高达0.84,当镀上一层以银为基础的低辐射薄膜后,其辐射率可降至0.15以下。用镀膜玻璃制造建筑物门窗,可大大降低室内热能向室外的传递,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浮法玻璃原片上采用线纳米的金属银层生产而成,镊是自然界中辐射率最低的物质,可以是玻璃的辐射率大幅度降低。

  可见光透过率高,室内自然采光效果好,可以将室内的暖气、家用电器及人体发出的远红外热能反射回室内,大大减低由于供暖所带来的能耗,色彩多元化,自然淡雅,满足室内设计上的不同要求,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运行能耗,减少空调的撞击容量,后续投入资金大大减少。

  中空内置百叶玻璃,是将铝制百叶帘安装于中空玻璃的中空腔体内,通过磁力拖动,来实现玻璃,内置百叶帘的收拢、展开及调光功能。该技术把外遮阳装置、中空玻璃、室内窗帘合为一体,有一俱四得的功效。

  模块化建筑在21世纪处于什么位置?毫无疑问,快速建设项目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以满足需求,尤其是住房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在提高安全性、生产力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现场成本与工期的可控能力使模块化结构成为传统方法的可行替代方案。模块化建筑是一种建造由单独的预制部分组成的建筑物的过程,称为模块。

  这些模块是可重复的,并且在受控的工厂条件下在场外构建。它们可以比传统结构更快地完成,因为它们可以同时完成。准备好的模块被运送到现场,以组装成建筑物的最终形式。模块化结构可以建造长期的、临时的或永久性的设施。

  模块化建筑主要用于商业用途,在住宅建筑行业应用该方法的趋势正在增长。更便宜、建造速度更快、安全和可持续——模块化建筑可以解决经济适用房危机的紧迫问题。英国政府每年必须完成 30 万套住房的配额,再加上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快速实用的建设。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新的方法,让他们比想象中更快地看到自己的房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不用说我们的社会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做出可持续的选择,这可能有助于决定采用模块化房屋。

  预制允许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建筑过程,这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经济适用房危机。模块化建筑技术是解决当今建筑行业面临的许多挑战(如高成本和劳动力短缺)的有力补救措施。然而,重要的是,模块化建筑也对建筑的环境影响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并鼓励利用绿色能源实现更可持续未来的建筑设计。

  例如改造与更新老旧设备中可采用LED灯、智能新风系统等节能设备对大楼进二次改造等,如国内某城市项目就用了透水砖以及屋顶集水系统,来收集塔楼屋面与裙楼屋面的雨水,将其应用于冲厕、水景补水以及绿化浇灌;还有外遮阳系统可以减少夏季阳光直射,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此外,推广智能用电设备,通过智能终端使用户实时了解用电明细、耗能分析、分时电价等帮助用户规划合理的运行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加拿大pc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