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官方app下载手机版(认证平台)-App Store

最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贺!加拿大pc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2-11-22  来源:加拿大pc

环保企业进军新能源领域的越来越多了。 1月5日晚间,伟明环保发布公告称进军新能源市场,拟在印尼投建高冰镍项目。 前一天,1月4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拟通过收购方式,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 再往前的2021年12月8日晚间,中国天楹还发布公告称,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方式成立江苏能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 事实上,这些企业也只是冰山一角。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些水务、固废和大气治理领域的企业,也已经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 这些企业为什么都要跨界涌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市场会成为环保企业跨界的 新蓝海 吗?进军新能源,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瓶颈?环保行业里的哪些企业更容易成功? 环保企业纷纷跨界新能源 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也得到了政府大力度的推进。 从发电到传输存储,从用电到服务,新能源产业链的诸多环节串起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仅仅是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750亿元。 事实上,在双碳政策出来之前,很多环保企业就已经涉足新能源领域。 2015年,北控水务通过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入股金彩控股,将业务拓展至光伏发电领域。2016年,北控水务联手北控清洁能源,计划在300多座污水厂中建分布式光伏电站。 在北控水务之外,近些年,国内很多污水企业也纷纷涉足光伏新能源,在自己的污水项目上嫁接光伏发电。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 污水厂+光伏 项目就有武汉市北湖污厂、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污水处理厂等。另有永清环保、中环环保等则直接与光伏企业合作,探索新领域。 但仔细看来,这些进入光伏新能源的企业本质上并不是真正向新能源领域转型,而是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污水项目资源,以新能源的方式实现 环保+ ,从而获取更多的溢出价值。新能源业务更多的只是 顺水推舟 或者探索的方向,并不是其业务重点,更不会承载起未来的期望。 而近期进军新能源市场的企业则明显有所不同,更多是在双碳风口之下,试图乘政策东风,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和增长点。 如伟明环保公告的海外高冰镍项目,由其控股股东伟明集团有限公司与Indigo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合资公司投资人民币17.39亿元。据媒体报道,此次合作是继去年6月份与球镍及不锈钢产业链具备定价权巨头青山控股集团合作后,伟明环保在新能源领域的再次深入布局。伟明环保也表示,新能源市场是公司突破现有业务格局,在、环保装备之外的又一重要布局,并希望借此开启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旺能环境则是拟通过子公司浙江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称 旺能再生 或 旺能 )收购浙江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立鑫新材料 )60%的股权。立鑫新材料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电池级、化工级新材料产品。目前正在建设一条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新材料产品的生产线,将对接未来锂离子电池几何数增长的消费需求。 而中国天楹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储能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及使用品质,构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业态,在现有环境服务全产业链业务的基础上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总而言之,这些最新跨界的环保企业都是把新能源当做了一个重要的新业务方向,投入很多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 试水 。 跨界新能源,并不如想象般那么容易 虽然环保企业用心殷切,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去年7月,我国第一家高温袋式过滤除尘上市企业 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成立了新能源和碳中和事业部,后来又宣布拟收购河北新宇宙电动车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份,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业务。进入9月,他们又宣布拟与瑞达新能源(广州)有限公司、红檀坛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氢能合资企业,也因此被深交所下发了《关注函》。 不过,中创环保的跨界之举却并不被市场所看好。 还有环保行业另外一家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企业桑德集团,很早就涉足新能源领域,至今已经发展了差不多十年之久。 早在2012年的时候,桑德集团旗下的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进入了锂电行业,2013年建成了桑顿新能源一期项目。 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跨界新能源,桑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文一波解释说主要基于几点考虑: 一方面,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处罚力度的日益严格,环保处置成本将大幅提升,不但污染企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环保企业也很可能成为被严查的对象,环保行业越来越难做;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得到比较大的释放,外来者进军环保的日益增多,特别是很多央企国企跨界环保,他们凭借资源、资金等优势,对既有的环保企业尤其是环保民企造成了很大竞争威胁。 而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必然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重要抓手,也是文一波眼中有足够宽度的 蓝海 。对于进军新能源领域,文一波认为自己是在探索与环保相关的多元化发展。他希望以锂电池技术为突破口,链接智慧环卫市场,布局包括环卫车辆在内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闭环。中期营收可以占集团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20进入行业前五,力争进入前三。 无论从2011年布局新能源,还是2017年对于环保市场的观点来看,文一波无疑都具有超前的眼光和深入的洞察,但这些年的变化,大家也都能看到,现在文一波和桑德并没有实现当初的宏愿。 新能源产业不仅是一个真正的高科技产业,也是一个需要资本高投入的产业,文一波在很早的时候看准了新能源,却没有领先制胜的资本和机制。从事后的角度,不能说是新能源战略拖累了桑德的环保业务,还是桑德的环保业务未能如愿为新能源业务提供足够的支持。 即便从环卫与新能源的互动角度,桑德本身并没有环卫车辆企业那样的基本盘,桑德的新能源在自己业务上广泛应用的环节其实并没有彻底打通。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比较骨感。有朋友感慨, 牛如老文者,十年下来,也只做到了这样,其他后来者或许真要好好评估下跨界中存在的风险 ,诚如斯言。 环卫车辆企业或许值得期待 而对于一些环卫车辆企业来说,转型新能源,其实有着不同于桑德集团的逻辑。 因为,它们有着车辆制造的核心优势和已经占据了应用市场,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对于这些企业来讲,未来更多的难点或许在于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新能源服务的提升。 比如不久前在A股上市公司的宇通重工,它背靠中国客车行业领先企业宇通集团的研发和管理优势,依托自制底盘+电池集采协同,专注于环卫设备领域的关键研发,在新能源、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其新能源环卫车可以在自身的业务市场获得广泛的应用。 实际上,据宇通重工2021年上半年报告,公司旗下的环卫设备营收6.59亿,占比公司总营收超过三分之一;新能源环卫车辆上险312台,市场占有率25.6%。同时公司也结合客户和市场需求,正在研发其他氢能源环卫产品。 而另外一家环卫装备巨头盈峰环境,自从2018年拟收购中联环境100%股权后,2020年,其新能源环卫车辆市场占率已跃升为23.1%。背靠美的集团,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加持,盈峰环境的实力自然非比寻常。 要知道,盈峰中联环境早在2007年就开始涉足新能源环卫装备的研发制造,2008年推出了第一台纯电动扫路车,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积淀,也比桑德集团涉足新能源领域早了数年。而据报道,盈峰环境在大力打造新能源装备技术平台,积极探索新能源转化应用并积极布局氢能源环卫装备的同时,还在新能源车辆安全监管系统、新能源电池溯源管理系统、新能源充电桩运营服务系统、新能源装备管理等方面也将不断发力,其旗下的天枢能源未来将致力于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流的能源服务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 月2日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据预测,2025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500万辆,也即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 从现在来看,未来的新能源市场真的是潜力无限。当然环保企业跨界新能源的未来,肯定不如对市场的展望那么简单,还需要跨越研发、应用等种种环节,需要克服需求、资金、管理等层层难关。 即使对于环保车辆企业来说,或许有一定的产业链基础,但未来之路究竟如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和关注,祝它们顺利! 原标题:环保企业纷纷跨界布局,新能源市场会是下一个 蓝海 吗?
加拿大pc

XML 地图